極寒的北極圈內,似乎并不是發展足球項目的好地方。但在格陵蘭島,一群熱愛足球的人們卻孕育出屬于自己的足球比賽。
當你在足球場上奔跑,你可能會看到緩慢移動的冰山,還有躍出水面的鯨魚……
這樣如夢如幻的場景,成為了格陵蘭島最靚麗的風景。
資料圖:格陵蘭島足球錦標賽正在進行。圖片來源:國際足聯網站。
作為世界第一大島,格陵蘭島是丹麥的一個自治州。它坐落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,80%的地區都被冰雪覆蓋。在這片氣候寒冷、人煙稀少的土地上,一年一度的格陵蘭足球錦標賽成了全民盛宴。
由于極地氣候的影響,格陵蘭島的居民只能在每年5月底到9月中旬這段時間進行戶外運動。而足球愛好者也只能抓住這短暫的窗口期,才能有機會踢上一場比賽。
資料圖:夜晚的格陵蘭島。圖片來源:國際足聯網站。
與主流足球聯賽動輒進行大半年的時間不同,格陵蘭島足球錦標賽只有短短7天時間。比賽一般定在每年的8月份,從周一開始,到周日結束。這或許是世界上賽程最短的足球比賽,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它的激烈和精彩。
去年,來自首府努克的兩支球隊進入了決賽,但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,最后的決賽被取消了。對于島上的球迷而言,這無疑是2020年最為遺憾的事。但回顧之前的比賽,似乎能夠印證,這項賽事的存在本就是一個不小的奇跡。
由于格陵蘭島地廣人稀,氣候多變,參賽隊伍要想抵達比賽地點,就只能搭乘船只、飛機。2019年的比賽,來自首府努克的B-67隊受大霧天氣影響,在比賽當天還未到達目的地。為了參加比賽,他們只好租了一條船,在第二天凌晨趕到。隊員們短暫休整了幾個小時之后,便匆匆走上賽場。
資料圖:格陵蘭島的人造球場上,正在進行一場比賽。圖片來源:國際足聯網站。
除了要克服天氣帶來的不確定因素,各支參賽球隊還需要自行解決交通、食宿等費用。雖然球隊都有當地組織為他們進行募捐,但這部分資金對于高昂的旅行費用來說就是杯水車薪,大部分開支還得從球員自己的腰包里出。
每年的比賽都會在不同的地方輪流舉辦。有些地方硬件設施簡陋,兩個球門拼到一起,再鋪上防水布,就成了臨時的更衣室。賽后,幾個球員只能同住一間屋子,或者直接睡在體育館的地上。有媒體形容球員住宿的地方“就像是救災中心,堆滿了舊床墊和清洗過后的球鞋、球衣。”
格陵蘭島風貌。
但困難再多,都沒有動搖球員參賽的決心。在這群“球員”心目中,格陵蘭島錦標賽就是他們的世界杯。為了參加比賽,球隊往往會在開賽前幾個月就開始準備。漫長的冬天,球隊會在室內進行5人制足球的訓練,等到春暖花開,再進行戶外訓練。更有球員在開賽前就辭掉了工作,等參加完比賽再回家重新找活干。
這項代表當地最高足球水平的錦標賽,其實已經有63年的歷史。然而在2009年之前,格陵蘭島都沒有一塊符合國際足聯標準的球場。每逢比賽日,球員們只能在裸露的巖石或者沙灘上踢球,骨折和流血都是家常便飯。守門員更是要穿上好幾層衣服,來保護自己不受傷。
球員們在裸露的土地上踢球。
比賽期間,最繁忙的地方除了球場就是當地醫院。有時候傷員太多,醫生忙不過來,只有球員骨頭撞斷了,醫院才會派來一輛救護車。
惡劣的外部條件阻擋不了格陵蘭島居民對于足球的喜愛。5萬多名常住人口中,有10%的人都是足球運動的參與者,其中18歲以下的青少年占了其中的1/3。
1971年,格陵蘭島足球協會成立。但由于格陵蘭并不是主權國家,而且格陵蘭的永久凍土無法維持天然草坪的生長,因此格陵蘭足協無法加入國際足聯和歐足聯,這也意味著參加比賽的球員都是業余的,而且,他們也無法參加世界杯和國際大賽。
球員們在人造球場上踢球。
近幾年,在丹麥足協的幫助下,格陵蘭島正在努力加入國際足聯。丹麥足協主席杰斯珀-莫勒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:“丹麥足球協會和格陵蘭之間達成協議,以發展島上的足球。我們的計劃是到2021年建造六座全尺寸的人工球場,但現在已經有了十一二座,非常成功。”
極寒之地上,格陵蘭島享受到了足球帶來的溫暖。正如丹麥足協主席所說的:“格陵蘭足球的未來是光明的?!苯酉聛?,在這座島嶼上,足球發展只會越來越好。(記者 邢蕊)
舉報/反饋